9月20日360配资,“2025消费经济学会青年学者论坛”在郑州轻工业大学举行。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。
个人经济体理论创始人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个人经济体课题组执行主任、九方马管理咨询董事长王万军应邀出席,并做了题为《从“消费者”到“产消者”到“生产活动组织者”:个人经济体引发“消费的革命”》的学术演讲。
消费经济学会专注于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,其业务主管单位为教育部,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宣部确定的“重点联系全国性社科学术社团”。本次论坛以“发展新质生产力 激发提振新消费”为主题。
“提振消费,首先要考虑消费者钱从哪里来。如果消费者没钱,所有的消费刺激都是与虎谋皮。”在大家都在想如何提振消费时,王万军首先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,“消费者常规收入在减少,钱只出不进,自然越来越没钱消费。消费的钱从哪里来?”
要改变这种状况,王万军认为最重要的是消费者意识的觉醒,从“纯粹的消费者”转变为“产消者”,最好转变为“生产活动的组织者”,也就是个人经济体,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“没钱消费”的问题。
1980年,托夫勒的《第三次浪潮》提出了“产消者”概念;2023年,王万军的《个人经济体》提出了“个人经济体”的概念。
“人人都是产消者”
消费者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上班赚钱、下班消费,做一个纯粹的消费者。
但早在1980年,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·托夫勒就在《第三次浪潮》中提出了“产消者”概念,认为消费者不只是消费,还能参与生产。例如消费者在消费电力的同时,通过在屋顶加装光伏发电面板生产电力,获得生产电力的收入。
但在“产消者”提出到本世纪20年代前期,产消者只限于特定人群。
“数字经济时代,人人都是产消者。”王万军认为,我们每个人都在消费数据产品,但同时又在生产数据。尤其是“数据资产”近年被确权为“正式产权”后,人人都变成了“产消者”。
“正是互联网平台无偿地占据了消费者生产的数据资产,又将这笔资产投入到算法之中,才会让那些平台越来越富,消费者越来越穷。”王万军呼吁,消费者应该觉醒,自己不再是纯粹的消费者,而是时时刻刻在生产数据的“产消者”,或其他领域的生产者,从而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性,以增加消费者收入。这是提出“人人都是产消者”更大的意义。
人人可以成为“生产活动组织者”
“数字经济时代,消费者身份的最新嬗变,是成为生产活动的组织者。”王万军在发言中提出,新质生产力时代,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,为每个人成为“生产活动的组织者”创造了历史条件。
王万军认为,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的显著特征,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日渐高度分离,使用权被配置到公共平台,消费者以极低的边际成本甚至零成本去使用。这正是消费者能够成为生产活动组织者的底层逻辑。
“生产要素配置底层逻辑的巨大的改变,消费者可以像企业家一样,去组织社会生产活动,甚至让这种组织变得没有边界,这也让个人的生产规模变得无限可能。”
王万军称其为“个人经济体”,也就是“个人经济体是数字经济时代,以个人为中心,依托平台资源,组织生产活动并创造经济价值的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态。”
消费的革命带来自主富裕
在报告中,王万军提出,从“纯粹消费者”到组织社会生产活动的“个人经济体”,这其实是一场消费的革命。
时代红利从来不是精英的专利,而是普通人都有平等享有的权利。消费者身份的嬗变带来的是一场深刻的消费革命——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又从事生产,甚至组织生产活动,其所创造的财富将远远大过其消耗的财富,那将告别没钱消费的窘境,甚至走向富裕。
而这种富裕,不再是等靠要,而是一种自主富裕。
南方+记者 黄晓韵360配资
倍悦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